去处‖奉贤有129座存世古桥你走过几条?
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奉贤古石桥尚有129座存世。自古以来,奉贤就没有城墙。奉贤以桥为生,桥通四方。如今奉贤这些桥梁,它们散落在奉贤的各地大河小渠,像一块块零碎的铅字,记录着奉贤的历史,而那些桥有许多故事和传说,显示着奉贤先民的淳朴和智慧。
古华公园西湖上、“超然堂”前,有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古桥——南塘头部桥。
南塘头部桥在乾隆年间修建后,于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战火,后由里人陈泰彤兄弟、吴文豹出资重建。1983年,古桥迁址古华公园。如果说迁址后的古桥与南塘还有什么关系的话——如今的南塘头部桥与古华公园之间,保留有约500米的南桥塘港。古华公园内建有的“兴园”“秋水园”“超然堂”“晚晴园”等,皆为奉贤历史名园的经典重现。登临“望海亭”可眺望公园全景,东湖西湖还建有品亭桥、双亭桥、继芳桥、环秀桥等,桥桥相连,尽显奉贤桥乡精华。2002年被公布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
金汇镇有座石拱桥,相传宋代由几十户金姓人家募捐所建,取名金汇桥。后镇上有个孙姓大财主,欲改桥名,金姓不从。孙财主******官方强改桥名,并重金聘请当地名匠修雕。赵石匠一夜雕成,孙财主见桥中“孙汇桥”三个金**大字,甚为高兴,当下摆席宴请。不料,一场倾盆暴雨,桥上重现“金汇桥”三字,孙财主当即气倒。原来赵石匠用豆腐做了个“孙”字。经暴雨冲洗,“孙”字付之流水,“金”字重露头面。而孙财主不知此底细,只道是“天意”,从此再也不改桥名了。民国27年(1938年)1月,金汇桥惨遭日军焚烧。如今河已被填,这桥已经成了旱桥。
糖桥为里人邹氏所建,另有一说为里人陈世昌建。《光绪奉贤县志》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重修。此桥工艺独特,雌雄座榫,对接严密,桥身雕刻对称、精致,体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名符其实的成为奉贤区石拱桥之冠,是该区重要的历史文物之一。1978年开凿金汇港时,继芳桥被泥土填没,仅桥顶尚露出地面,“继芳桥”三字尚可辨认,现顶部已被压在厂房下,一座围墙压于桥顶。
相传,三官(今光明)镇继芳桥原是顶破竹桥,来往行人,非常危险。有一天,有个换糖者走过,就说:“这桥怎么没人修?要是我有了钱,造顶新的。”一次,换糖者在一户破落官吏人家,换着一对金弥陀,从此发了财。于是,他筹集上等石料,聘来巧匠,拆去竹桥,建造3孔石拱桥,取名继芳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则直呼“糖桥”。2004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桥位于南奉公路,今中医院门口大桥的南面。如今已经改名为南石桥。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民国二年由里人陈同伦等重修,改名南石桥至今。南石桥位单孔石拱桥,东西跨横泾港,桥长 17.4米,寛2.8米,高5.3米,孔径为4.2米。古桥保存相对完整,只是桥栏和台阶损毁。2000年由县(现为区)博物馆重修,现已旧貌换新颜,成为南桥一景。南石桥在2000年被公布为被公布为县(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奉城高桥镇有座石拱桥,建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相传当地有个乡绅外出,有人问他出生何处?他说高桥。那人又问桥有多高?他夸耀说:“初一跌下去,月半‘咚’声响。”此事传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兴,欲下江南看高桥。船从淀山湖黄浦江直驶奉贤,途经得胜港。乾隆问:“此处何地?”侍从答道:“此乃得胜港。”乾隆一听“得胜”两字,大悦,即令回朝。乾隆中途返京乐煞高桥乡绅,庆幸免却一场欺君杀身大祸。高桥在2007年被公布为被公布为县(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继芳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位于光明镇,早在二十多年前桥身被泥土填没。2005年9月经市文物专家多次讨论和实地考察后,决定投资152万元迁移至青村镇西市河文星桥处。整座桥长约38米,宽2.5米,高8米,有42级石级,中孔大,边孔小,除稳定的桥台基础外,还依附着独特的工艺构造,是上海郊区罕见的三孔古拱桥。
通津桥位于新寺镇新塘村,南北跨横泾,始建于南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是我区现存蕞古老的石拱桥,也是上海地区为数不多的宋代石拱桥之一。拱桥6.5米,桥长17.5米,桥宽2.6米,高4米,单孔,桥坡一边8米,一边7.5米。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