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于乡村振兴乡村奉贤四团镇“大桥村乡村振兴实验基地”
2021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海设立了乡村责任规划师的工作机制。为了帮助乡村责任规划师深入开展全方位、陪伴式、在地化服务,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了在每个涉农区选择适当场所建设“乡村振兴实验基地”的计划。借此契机,奉贤区四团镇大桥村的村委率先提出响应,挑选出两栋闲置民宅用于基地建设,希望通过全面更新后能为乡村责任规划师开展驻地服务和研究课题提供场所,同时也能兼具社区党建活动、历史文化展示、村民图书阅览和综合服务等社区服务功能。
项目基地位于大桥村中心路的转弯街角处,是村里蕞醒目的地方。基地内共有2栋建筑,建筑面积约400平米。主楼建筑是一栋乡村欧陆风格的村民居所,结构质量较好,空间格局明晰;附楼建筑较为简易,通往二层的楼梯已经坍塌,一层堆满杂物,应是闲置已久所致。基地南侧的村小卖部就在路口,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打麻将、喝茶,也时常有老人会坐在小卖部外休憩闲聊;而基地的西侧则是被乡间小路勾勒出的一片广袤农田,柔软而宁静,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希望改造后的建筑是独特而温暖的,赋予其标志性的,同时又融入场地周边的景观性格的。
主楼建筑在外观上维持现有建筑体量和色彩的前提下,在装饰形象上摒弃欧陆风样式,用更为简约的几何造型凸显其公共属性;在材料运用方面,白色纹理涂料墙面银灰色铝镁锰金属屋面木色门窗,突出建筑的公共属性和温暖氛围。
附楼原有空间并不高且四周较封闭,此次改造在结构加固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面向西侧农田和东侧内花园的横向长窗,尽可能降低窗台高度,蕞大限度将自然引入室内,也引导视线向远处眺望农田的壮美和近处观察生境花园的的生命之美。二层的平屋面被改造成可上人的小露台,从露台上远眺农田,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改造后的使用功能,兼顾村民和责任规划师的需求,实现多元复合。主楼一楼围绕历史文化展厅,辅以公共厨房及卫生间;二楼用于党群活动室和村民公共活动室。附楼蕞核心的功能是一楼的多功能厅,未来可以在此开展公众参与、田野调查、基层服务、课题研究、研讨沙龙和现场教学培训等一系列乡村振兴活动,围绕多功能厅配备了小型水吧和小接待室;附楼二楼则提供给参建各方,作为其在大桥村开展乡村实验工作的基地。。
景观设计方面,试图通过对现有场地资源和周围环境的整合规划,从河道、农田、建筑场地出发,重塑乡野景观格局,为村民带来了野趣横生的环境体验。
基地南北各有一处景观广场,南广场是一处以硬质铺装为主的活动广场,承载村民日常聚集性活动;北广场是一个小型生境花园,种植“可食用本土作物,为微生物、两栖动物、鸟类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回收的雨水可用于绿化浇灌。西南侧带状景观汀步在充满野趣的映衬下,成为村民散步遛弯儿的好地方。
西侧农田中有4亩“试验田”,不仅可以开展农作物种植实验,还可以展开农业面源污染、碳排放和固碳能力检测、生态修复技术探索等。农田上展示的是艺术家王恩来的大地艺术装置作品“风向标”。作品由66根旗杆组成矩阵,每根旗杆上有5个彩色的风幡。作品灵感来源于将视觉中不可见的“风”现出原形,通过可视化的、充满韵律感的“风之形态”,展现出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共生关系。
此次乡村振兴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提升乡村公共服务的物质条件,也希望借此机会把存放四团镇仓库里的历史建筑构件展示给在地村民,让大家近距离了解和感知上海近代历史建筑的魅力。因此,在设计中特别留出一些空间,以景观小品、室内装饰、集中展厅的方式,赋予艺术人文情怀的展陈功能。
历史建筑老门楣结合曲线型的镜面不锈钢基座,新旧结合,打造文化景观装置。
历史建筑老花砖作为装饰的楼梯踏步侧,增加复古基调和温暖氛围。
历史科普展厅内的展品均为上海近代历史建筑老构件标本,二维码内附有设计师编写的介绍内容。展品仅作简单清理,展现历经时间洗礼后的真实模样。部分展品进行局部修复来展现可识别性修复的当代工艺。
在乡村振兴的整个进程中,5分靠图纸,5分靠现场,设计师是引领者也是学习者,在传递专业能力和审美价值的同时,有机会从未来使用者——大桥村村民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有机会深度理解施工单位的修复技艺,体会他们的工匠精神。
基地对面小卖部,原本是一处村民采买生活必需品的场所,虽然它不在本次的更新改造范围内,但每次到村里,头部个迎接我们的就是这个小卖部的建筑外墙。因此,我们邀请了一群年轻的彩绘艺术家,以“迎客”为主题,在外墙上创造一幅艺术画。艺术家以“小卖部招财猫”为关键词,创作了名为《稻多多和粮满满》的作品,让两只活泼的招财猫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寓意大桥村能年年有好运,年年大丰收。
这个项目除了有优秀的艺术家助力,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老工匠,为我们展现了如何修复历史建筑的精湛工艺。南广场上的老门楣、主楼二楼的老木门、青石板桥上镶嵌的老花砖,都是经由这些老工匠们的精细修缮和打理,成为一处处不经意间可以看到并触摸到的历史的装点,正是有了这些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老构件,让这个具有公共属性的场所多了几许温情。
修复后的历史建筑老木门给空间增添了沉静的气质
用花砖做点缀的老青石板桥,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出自老工匠对于如何让历史构件更好的融入到场地的美好设想。
大桥村乡村振兴实验基地成为上海市首个乡村振兴实验基地,它的建设为乡村规划师提供了一处可以真正走入田间的实践场所。在这里通过开放式多元化的实践内容,实现“乡村+生态”、 “乡村+艺术”、 “乡村+科技”、“乡村+产业”的技术探索。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有更多乡村规划师和城市里的朋友能走进这里,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探讨和实践活动中来。
项目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大桥村
设计团队:曹琳、王君、张浩、秦悦、刘怡、秦新政、海东风
规划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上海住总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上海建工环境科技公司、格吾景观设计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iNNS 合什建筑空间摄影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