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麒麟区现有核准大中型水库建设搬迁安置移民15152人,位居全市第二,其中独木水库搬迁安置移民占65.2%,潇湘水库搬迁安置移民占19.1%,响水坝水库搬迁安置移民占7.1%,龙潭河水库搬迁安置移民占6.6%,其他区外水库安置移民占2%,主要分布在13个镇(街道)、95个村委会(社区)、381个村(居)民小组。
自2006年6月开始扶持以来,麒麟区累计投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专项资金5.3亿元,撬动整合各类社会资金6亿多,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343个,极大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尤其全省首个“美丽家园·移民新村”整县推进示范区创建以来,移民新村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有了飞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区32个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均达15万元以上,有17个移民村组有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麒麟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772元,在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排头领先,已接近当地农村人均收入水平。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各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序开发特色资源,通过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来“筑巢引凤”。如东山镇普嘎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累计投入移民资金1000余万元成功地将4a级景区连入村庄,把村庄景区化,既保留村庄原生态风貌,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昔日“看山愁、看水愁”的村庄打造成了休闲旅游度假移民新村。又如在越州老吴移民新村,利用土地连片优势,累计投入移民资金660万元,整合其他部门资金和企业资金1300余万元,依托现有的古禾、汇潮、海润3个冷链物流公司,引进云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连片流转土地发展露地蔬菜种植,玉米制种、育秧基地等,村组通过配套设施后续管护与企业长期联结,年收入达16万元,村委会也通过扶持该村产业实现年集体经济20万元;移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等,收入达380万元。
二是连片发展拉动帮扶致富。对于资源优势不明显、无主导产业的移民新村,采取连片发展拉动帮扶模式,带动周边移民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形式增收。如在独木水库西片区,发展食用菌、辣椒蔬菜等产业;在独木水库东片区,发展电子加工、商贸物流、苹果种植等矿区转换产业;潇湘水库东片区发展观赏采摘、经济林果产业;在响水坝水库西南片区发展冷链物流及蔬菜产业,蕞大限度确保“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又如潇湘街道平坡移民新村,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的田园经济、假日经济,多家企业入驻为该村及周边群众创造固定就业岗位150余个,年季节性零时工需求3万个,重点吸纳周边多个村组无优势主导产业的50—60岁文化不高、没有技术的中老年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便务工。
三是技能培训提升内生动力。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举,激发移民群众内生动力。近年来麒麟区累计投入移民专项资金600万元,按照移民新村分布,分片区集中组织移民群众开展家政服务、月嫂、养老护理、小儿推拿、种养烹饪、外出务工等实用技术培训50班次,培训受益人数4500人次,确保移民户均有1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鼓励引导移民参加大型货车、城市公交车等培训,对取得营运资格驾驶证的移民,给予每人3000元的奖励补助;对取得县级人社部门颁发的初、中、高级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并成功上岗就业的移民分别给予每人1000-2000元不等的奖励补助。目前,在移民新村内部已形成尊重知识、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群众发家致富内生动力也充分被激发,移民群众正在靠自己的智慧、技能和双手为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打拼奋斗。
四是贴息贷款助力创业发展。为助力库区移民群众创业致富,鼓励更多移民群众投身自主创业,加快移民增收致富步伐,针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移民群众,移民搬迁安置部门申请移民专项资金,为年龄在18—5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移民群众提供3万—10万元的贷款,用于从事生产开发和产业经营,贷款期限为2年,移民户只需2年到期归还本金,利息由区移民搬迁安置部门全额负责贴息。自2016年以来,移民搬迁安置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站、微信朋友圈、文件通知、热线电话等形式不断扩大宣传面,确保对符合条件贷款贴息的对象做到“应贷尽贷、应贴尽贴”。近年来共为400多户符合条件的移民获取创业贴息贷款4450万元,从事种植、养殖、生产经营等范围,许多移民户成了村内的致富带头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